最新消息
首頁 最新消息
醫藥行業深度報告:創新驅動成長,品質驅動消費,本土走向國際 2022-09-26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8480611667947107&wfr=spider&for=pc"

未來智庫發布時間:01-1014:36優質創作者(報告出品方作者:中金公司,鄒朋)展望 2021 年,我們依然看好醫藥賽道,建議加大醫藥行業配置。從產業發展趨勢來看,雖然醫保控費每年都在進行,但我們預計醫保支出未來仍將保持雙位數 增長,行業長期成長性無憂。從機構配置角度來看,經歷了 2020 下半年的調整, 機構醫藥持倉都處于低位,隨著創新藥醫保談判的結束,板塊見底,我們預計后 續整體配置有望持續提升。醫藥細分板塊依然會高度分化,成長性為核心因素, 我們提出的三大方向是:創新驅動成長,品質驅動消費,本土走向國際。醫保政策:醫保總量穩定增長,支付結構加速調整醫保基金收支增長穩健。國內公立醫保基金的運行保持穩健,每年收入均大于支出,當年 收入、當年支出及累計結余均保持穩定的增長,2019 年醫保基金收入達到 2.3 萬億元,同 比增長 9%;醫保基金支出 2.0 萬億元,同比增長 12%;2019 底醫保基金累計結余達到 2.7 萬億元,相比 2018 年底增長 16%。我們預計未來十年醫保支出仍有望保持在 10%左右的復 合增速,醫藥行業總體體量仍將保持穩定增長,但支付結構也會大幅變化,轉移支付的方 向就是投資的核心方向。整體而言,未來醫藥行業仍將保持較快增長,具備長期成長性。醫保支付端結構調整加速。為提升醫保基金利用效率,醫保局也進行了系列的改革,包括 醫保目錄調整、重點監控用藥目錄、仿制藥集采等,在此過程中臨床價值不明確的藥物和 高價仿制藥市場逐步萎縮,更高比例的資金將用于創新藥和器械的支付。這也是我們尋找 增量賽道的主要邏輯依據。醫保目錄調整和集采常態化。隨著醫保局的改革逐見成效,我們認為醫保目錄調整和集采 將常態化,并加大覆蓋面;盡管創新藥有望借此實現快速放量,但是其對價格的影響也至 關重要,需要追蹤關注。藥監局改革審評制度,創新藥和創新器械審評加速。2015 年以來,藥監局開始了系列的改 革,逐步完善國內藥品和器械的審評審批制度。除加大臨床試驗數據自查提升行業規范程 度、擴充審評人員解決審評積壓問題、啟動仿制藥一致性評價制度等措施外,藥監局不斷 加大對創新藥和創新器械的支持,通過突破性療法認證、附條件批準程序、優先審評制度 等加速創新產品的上市速度。配合醫保的傾斜,我們預計創新的增量賽道將出現大量的投 資機會。創新藥:自主創新加速,國際化是下一階段主題近些年隨著國家政策的支持與大量研發資金的投入,國內的創新藥研發加速,以 PD-1 單抗 為代表的多款創新藥已上市,我們預計其將在未來幾年成為藥企營收增長的主要貢獻點。 同時由于同質化競爭激烈,創新是永恒的主題,我們看好 ADC、雙抗、核酸藥物、細胞治 療和基因治療等新興技術領域不斷涌現新的重磅產品。隨著早篩這一黃金賽道技術不斷成 熟,我們預計國內腫瘤分子診斷滲透率也有望快速提升。自主創新加速政策支持:自 2015 年起,國務院、發改委、NMPA、CDE 等多部委政策頻出,推出 MAH 制 度、加快新藥審評審批等為國內創新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空間;2017 年 NMPA 加入 ICH、 2018 年成為 ICH 管理委員會成員則為國際創新藥品進入中國及中國新藥走出國門奠定良好 基礎。醫保新藥納入提速:醫保對創新藥的納入力度空前,2019 年 70 個藥物通過談判成功納入 醫保,27 個產品續談成功,絕大多數為近年來上市的新藥。相比于 2016-2018(3 個、36 個、17 個)年的談判成功數量大幅提升。資本涌入推動創新:2014 年起,資本加速涌向醫藥行業,成為推動國內創新藥物的發展及 創新藥企的成長的另一動力。2018 年香港生物科技公司 IPO 以及 2019 年科創板的推出,完 善了資本退出的良性機制。醫藥創新將是未來的一個長期主題。龍頭藥企創新藥業務收入占比快速提升:以恒瑞為例,公司 2019 年創新藥收入貢獻達約 50 億元,占總體收入提升至~21%;我們預計 2020 年創新藥收入有望進一步提升至~100 億 元,較 2018 年~25 億元(占比 14%)實現快速增長。創新再上臺階,國際化是下一階段主題國內創新再上新臺階:從 fast-follow 向 best-in-class 甚至 first-in-class 尋求轉變。創新藥將 在較長時間成為國內藥企核心賺錢業務。目前國際上熱門靶點國內藥企基本已布局完畢, 同質化競爭激烈。需要布局更前沿的靶點和平臺、未滿足的臨床需求:如 ADC、雙抗、細 胞治療、基因治療等新方向。但是更前沿布局意味著失敗風險的提升。并購整合&合作開發將成為長期主題。全球范圍看,大型制藥公司越來越依靠收購與合作 開發,以走出業績增長乏力困境或降低研發失敗風險,可以看到海外大藥企正在加強在新 技術方面的布局,在 ADC、基因治療領域不斷出現大的并購交易;國內藥企與 biotech 公司 現階段仍以自主研發為主,力求獨立上市機會。我們預計隨著國內新藥臨床資源、銷售能 力重要性進一步得到市場驗證,未來公司之間的并購整合&合作開發將成為更有效率的方式。國際化是下一階段國產創新藥的主旋律。2017 年中國加入 ICH(國際人用藥品注冊技術協 調會),藥品研發、注冊、生產、監管等逐漸與國際接軌,中國藥品監管體系真正融入國際 社會,目前中國醫藥創新企業正在逐步走向全球市場。另一方面全球醫藥企業也在逐步把 目光轉向中國,產品的合作越來越多,中國高效的研發體系使得產品合作性價比較高,中 國醫藥研發體系從實驗室研發外包,逐步升級為產品合作,創新全球化的趨勢已經逐步成 型。創新藥國際化可以關注兩個方面:首先,隨著國內創新藥的質量與開發速度不斷提高,在 全球范圍內也不斷得到認可,國際大藥企也越來也多的從國內創新藥企業引進項目。這樣 的 license-out 合作既給國內藥企帶來了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也帶來了未來全球銷售的分 成,打開了產品的市場空間。其次,也有更多的國內企業選擇去海外做全球多中心臨床, 尋求產品在海外上市和銷售,例如百濟神州的澤布替尼已經拉開了國內創新藥國際化的大 幕,我們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產品開啟國際化。投資建議:自主創新加速,國際化是下一階段主題。自主創新加速背景下,我們預計新品 種的獲批和放量將驅動業績成長;我們認為擁有高效研發體系,率先布局前沿靶點、技術 平臺的優秀企業將有機會走向國際市場。推薦管線產品及技術儲備豐富、具備國際化潛力 的創新藥企標的:恒瑞醫藥、康方生物、再鼎醫藥與中國生物制藥。早篩黃金賽道將迎蓬勃發展,密切關注頭部玩家臨床數據根據 NIPT 的滲透情況,我們認為腫瘤分子診斷的滲透率將快速提升國內現已實現商業化的分子診斷包括得到快速應用的無創產前檢測(NIPT)。2017 年 1 月 國家發改委頒布《“十三五”生物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基因檢測能力覆蓋 50%以上出生 人口的目標。經過幾年市場教育,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 2019 年國內 NIPT 滲透率已經 達到 31.1%,較 2014 年的 0.5%實現大幅增長。當前國內腫瘤分子診斷滲透率仍然較低。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以及其對 2019 年中國和 美國癌癥存活者人數的估算,2019 年國內腫瘤分子診斷滲透率為 5.4%,低于在美國 10.1% 的滲透率。此外,2019 年國內基于 NGS 的分子診斷滲透率為 1.3%,遠低于美國 4.6%的滲 透率。我們認為國內腫瘤分子診斷滲透率有望快速提升,主要原因有:1)國家支持:精準腫瘤是 十三五期間(2016-2020 年)受到國家支持的新興戰略行業之一;2)有望納入公共醫療保 險:考慮政策利好以及公共醫保對分子靶向療法覆蓋范圍擴大,我們認為國內有望將腫瘤 分子診斷納入公共醫保覆蓋范圍;3)融資需求旺盛。腫瘤早篩屬腫瘤分子診斷子板塊,是壁壘較高的黃金賽道。腫瘤分子診斷主要分為三子板 塊:1)早篩:目標是在早期階段鑒別癌癥患者;2)診斷與監測:目標是診斷癌癥增加成 功治療的機會并監測癌癥幸存者的復發;3)開發服務:針對生物制藥公司、醫院和研究機 構,目標是支持生物標志物的評估、臨床實驗注冊以及伴隨診斷試劑的開發。其中,鑒于 早篩目標人群為無癥狀個體,即使患有癌癥也處于極早期,血液里生物標志物濃度很低而 不宜探測,因此早篩是壁壘較高的黃金賽道。單一大癌種和泛癌種早篩各有千秋,關注頭部玩家前瞻性臨床數據和商業化布局單癌種早篩腸癌進展第一,基于糞便檢測的早篩產品國內外均有獲批。腸癌早篩進展排名 第一,遠超其他癌種。2014 年 8 月,國外 Exact Sciences 的 Cologuard 獲批,定價為 599 美 元,股價也終于迎來突破。同年 10 月,美國 CMS 正式批準 Cologuard 在全國范圍內覆蓋, 并由 Medicare 承保,報銷后個人僅需支付 97 美元。截至 1Q20,Cologuard 在美國滲透率達 到 5%。2020 年國內諾輝健康的常衛清獲批,其基于糞便檢測,價格為 1,996 元。肝癌進展第二,國內泛生子和和瑞基因均有布局。肝癌屬于中國第三大癌種,新發病率和 死亡率雙高,目前標準篩查手段是 B 超聯合甲胎蛋白(AFP)檢測,盡管價格便宜,但敏感 度較低。相對其他癌種,肝癌患者循環 DNA(cfDNA)含量最高,一定程度上解釋了基于血 液檢測的肝癌早篩產品最先推出的原因。目前,泛生子針對肝癌早篩產品 HCCscreen已公布前瞻性研究初步結果,敏感度、特異性、PPV 分別為 92%、93%和 35%,我們預計公司將 在 1H21 公布 2k 大隊列驗證性臨床數據。和瑞基因針對產品萊思寧的前瞻研究初步結果顯 示,敏感度、特異性分別為 95.7%、93.1%。肺癌也屬布局熱點,但目前公布數據相較其他癌種弱些。肺癌屬于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第一 大癌種,新發率與死亡率都位居第一,目前標準篩查手段是低劑量螺旋 CT,但假陽性率過 高,2017 年《美國醫學會雜志·內科學》刊登的一項研究顯示,低劑量 CT 篩查早期肺癌 的假陽性結果竟高達 90%以上,存在過度診斷的可能性。基于龐大市場和現有篩查手段弊 端明顯,盡管就目前泛癌種公司公布數據而言,肺癌相較其他癌種敏感性稍弱,但依然包 含在各家后續研究隊列中。泛癌種早篩覆蓋健康人群,難度較高,但一旦成功上市收益頗豐。目前在泛癌種早篩布局 的頭部公司包括 GRAIL、Exact Sciences、燃石醫學等。泛癌早篩明星公司 GRAIL 計劃在 2021 年推出產品 Galleri,作為 LDT 檢測用于 50 歲以上的無癥狀人群。根據 GRAIL 發布的 CCGA 研究數據顯示,涵蓋 12 種癌種的 I-III 期患者敏感度為 67.3%,IV 達 92%。相較 GRAIL 數據,近期發布的 Exact Sciences 針對 6 種癌種的研究數據更可觀,敏感性達 86%, 特異性為 95%。我們認為泛癌種早篩在達到敏感度和特異性都超過 90%的情況下,檢測才 較有意義。考慮到 GRAIL 和 Exact Sciences 覆蓋癌種個數不一,前者為前瞻性數據后者為回 溯性,且均未公布大隊列臨床數據,建議密切關注后續臨床數據公布。醫療器械:創新引領,進口替代加速暨藥品鼓勵創新后,國內近幾年在器械創新也出現較多積極的變化。器械公司研發投入增 加趨勢明顯,涌現出心臟瓣膜,神經介入等新型創新器械品類。此外傳統以外資產品居多 的骨科、影像等品類,國內技術也出現較大突破,國產化率提升。醫療設備國產醫療設備國產化率提升正當時。近年來隨著國內醫療器械行業集中度的提升,規模化 后頭部企業研發持續投入,國產醫療設備產品技術已經有比較大提升,涌現出一批較為出 色的醫療設備制造企業;另一方面,海外品牌在醫療設備中仍舊占有較大比重。2018 年醫 用 CT,MRI,超聲等醫療設備外資占比超過 70%。未來隨著國內醫聯體與醫共體改革的推 進,我們預計基層醫療體系設備需求與升級有望帶動國產優質醫療設備市場滲透率的提升。心臟瓣膜瓣膜手術逐步微創化,經導管瓣膜接入治療術日益成熟,四類瓣膜手術中主動脈瓣最早突 破,肺動脈瓣、二三尖瓣空間廣闊。瓣膜手術主要被用來進行結構性心臟病的治療。傳統 藥物治療只能緩解病癥,疾病的根治需手術治療。手術術式逐步微創化,TVT 由于創傷性 小、術后恢復快、再狹窄后可重復操作的特點,逐步為越來越多醫生所接受。主動脈瓣膜 是四類瓣膜手術中相對簡單的術式,也是發展最快的一類 TVT 手術。肺動脈瓣膜,以及二 尖瓣、三尖瓣手術不僅需解決瓣膜問題,還需涉及心肌相關運動問題,手術相對復雜,但 潛在空間巨大。TAVR 安全性更高,對 SAVR 存在替代優勢。TAVR 帶來的創傷更少且術后恢復期更短,我們 認為良好的安全性使得 TAVR 對 SAVR 存在替代優勢。根據 Frost & Sullivan 預計,隨著符合 TAVR 手術資格患者的擴大和需求的持續提升,中國的 TAVR 手術滲透率將由 2017 年的 0.03% 上升至 2025 年的 4.7%,且國內 TAV 市場規模也將持續擴大,預計將從 2018 年的 0.29 億美 元上升至 2025 年的 9.57 億美元,CAGR 為 65.0%。神經介入神經介入又稱腦血管介入,主要用于預防和治療腦卒中。核心產品機械取栓是急性缺血性 中風治療新趨勢,彈簧圈栓塞術治療動脈瘤滲透率將上升,器械市場需求保持高增長。我 們認為中國市場將開始廣泛應用機械取栓。機械取栓手術量的增長將帶動相關器械需求量 增加,根據 Frost & Sullivan 數據,2018-2028 年,中國機械取栓裝置市場規模將從 1.97 億元 增長至 21.01 億元,復合增速為 26.68%。隨著患者預防和治療意識加強及經濟負擔能力提 升,我們預期國內彈簧圈栓塞術滲透率將提高,帶動中國彈簧圈市場規模保持高增長,參 考 Frost & Sullivan 數據,中國栓塞彈簧圈市場將從 2018 年的 11.72 億元上升至 2025 年的 26.47 億元,復合增速達 12.3%。腦卒中救治需爭分奪秒,對基層腦卒中患者而言,救治醫療機構地域性需求更強,看好基 層優勢明顯的國產品牌。對腦卒中救治而言時間就是生命,因此我們認為腦卒中治療基層 需求的屬地性較強。且基層腦卒中患者人群龐大,市場可滲透空間廣闊。在此基礎上,新 農合醫保改革提升基層患者醫療消費能力,中國卒中急救地圖建設有助于提高基層患者知 曉率和治療率,帶動基層市場擴容。我們認為國產企業拓展下級醫療機構有先天優勢,有 望受益。神經器械市場國產化率低,本土產品發展尚在早期。取栓支架截止目前國內已有三家本土 企業產品獲批上市,我們預期未來 2 年內至少有 3 家公司獲批新產品。彈簧圈目前國內已 有泰杰偉業、沛嘉醫療和維心醫療有相關產品上市,微創神通的彈簧圈也已于今年 9 月獲 批,沃比醫療的產品已在美國獲 FDA 審批并進入商業化階段,我們預計也將盡快進入國內 市場,未來進口產品市場將受到沖擊。骨科大行業養育大公司,老齡化推動行業需求持續上行。骨科植入物行業是醫用高值耗材領域 規模靠前的細分領域,規模位列高值耗材領域第二。我們認為,醫療器械領域通常面臨公 司產品天花板較低的問題;而在骨科領域,行業本身空間較大,成長空間足夠;對標海外 成熟市場,強生、美敦力、史賽克、捷邁邦美等跨國企業均以骨科為其主要業務發展壯大, 該領域的公司值得重點關注。骨科植入物行業從 2015 年的 164 億元增長至 2019 年的 308 億元,年復合增速達到 17%;米內網與標點信息預測行業在 2024 年增長至 607 億元,年復 合增速保持在 14%左右。伴隨國內老齡人口占比持續提升的趨勢,我們認為行業有望長期 保持較快的復合增長。行業高度分散,集中度存在提升空間。根據《醫療器械藍皮書(2019)》統計,2015-2018 年期間,持有第二類、第三類骨科植入物產品注冊證(創傷、脊柱、關節)的國內生產企 業有 193 家,國外生產企業共 224 家。國內廠家中,約 85%的生產企業(163 家)獲批注 冊證數量不超過 10 張;約 10%的生產企業(20 家)獲批注冊證數量為 11-20 家;僅5%的 生產企業(10 家)獲批注冊證數量超過 20 張。進口廠家中,208 家企業獲批注冊證不超過 10 張;5 家企業獲批注冊證數量室11-20 張;僅11 家企業獲批注冊證超過 20 張。高值耗材帶量采購政策持續推進,有望持續提升行業集中度,降價風險仍需關注。2019 年 7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治理高值醫用耗材改革方案》,提出按類別探索集中采購,鼓 勵醫療機構聯合開展帶量談判采購,積極探索跨省聯盟采購。該辦法推出后,各省陸續開 展了部分骨科產品的帶量采購,降價幅度在 30%-80%不等,企業數量從 10-20 家減少至 10 家以內,對行業集中度提升明顯。從各省采購結果來看,降幅與中標企業,在當地競爭格 局與招標規則的變化下,差異較大;雖然部分結果在未來執行過程中,存在變化的可能性, 但短期仍然存在企業丟標以及過度降價的風險,對于具體企業的影響需持續跟蹤觀察。短期政策擾動,不改國產替代趨勢:強者恒強,產品創新,服務完善。目前我國骨科植入 物從市場金額上來看,國產企業占比僅略超過 30%,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關節產品為 例,愛康醫療為國內首家獲得 3D 打印髖臼杯注冊證的公司,該技術在解決骨界面固定技術 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領先了進口廠家,打開了知名三甲醫院大門,拉動了公司傳統產品的 銷售;三友醫療在脊柱產品方面,通過與臨床緊密合作的研發,實現了產品的療法創新,推出了雅典娜雙頭釘等獲得大量專家認可的產品,迅速切入市場,提升了份額。而威高股 份、大博醫療等規模化企業,在產品質量、產品品規的豐富度、渠道外倉的服務上,非常 好的滿足了醫生臨床與經銷商的需求,近年來同樣持續獲得了快于行業的復合增長。我們 認為伴隨國產產品品質上的持續提升,疊加醫保控費的壓力,本土規模化的骨科企業有望 持續替代進口企業市場份額,實現長期穩健的復合增長。投資建議:創新引領,進口替代加速。瓣膜手術逐步微創化,經導管瓣膜接入治療術日益 成熟,四類瓣膜手術中主動脈瓣最早突破,肺動脈瓣、二三尖瓣空間廣闊;短期政策擾動, 不改國產替代趨勢,我們預計基層醫療體系設備需求與升級有望帶動國產優質醫療設備器 械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推薦技術領先、產品豐富的創新與平臺型器械企業:邁瑞醫療、 威高股份。CXO:全球訂單亞洲轉移,產業鏈延伸增強客戶粘性新藥研發效率下降,輕資產運營小藥企成為新藥研發主力,全球研發外包需求持續景氣。藥企保持高研發投入,但研發回報率逐年降低,研發外包逐漸成為藥企控制成本和提升效 率的手段。2009 年至 2018 年,FDA 獲批新藥分子中小型藥企占比從 31%提升至 63%,伴隨 此類輕資產新藥研發主體占比增加,研發外包率上升。2014-2018 年,全球 CRO 市場規模 從 401 億美元提高到 578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 9.57%,CDMOCMO 市場規模從 178 億 美元升至 268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 10.77%。中國成本優勢明顯,受益全球訂單亞洲轉移,同時國內醫改持續鼓勵創新,助力需求崛起。中國臨床及臨床前試驗成本僅為歐美地區的 30%-60%。此外,中國企業對外信任度逐步建立,海外藥企在中國外包比例不斷提高。2015 年中國開啟醫療改革進程,國內藥企創新轉 型大勢所趨,一二級融資便利也給藥企提供了充足的研發資金。2014-2018 年,中國 CRO 市場規模從 21 億美元增長至 58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 28.91%, CDMOCMO 市場規模 從 11 億美元升至 24 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 21.54%。國內創新藥的持續推進帶來大量 國內外包需求,我們預計這將對國內 CDMO 發展有較為積極的推動。一體化布局是行業普遍的發展邏輯,高粘性客戶轉化帶來業績彈性。公司與已有客戶緊密 合作,提供多元化服務增加便利性以提高客戶粘性,打通單個項目發展天花板打造核心優 勢。同時,生產商業化訂單金額大,客戶粘性更強,更換生產商可能性更低,利潤豐厚, 從研發初始開啟緊密合作增加客戶粘性是獲取訂單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一體化布局較先 的公司有藥明康德、康龍化成和凱萊英。投資建議:全球訂單亞洲轉移,產業鏈延伸增強客戶粘性。受益于國內成本優勢,全球訂 單持續轉移,國內訂單在醫改鼓勵下需求逐步崛起,CXO 行業整體需求景氣。一體化布局、 產業鏈延伸提高客戶粘性,打通單個項目發展天花板打造核心優勢。推薦一體化布局與技 術領先、產能充裕的 CXO 企業:藥明康德、藥明生物、康龍化成與凱萊英。醫療服務:受益于消費升級帶來的產品和技術優化非公立醫療服務提供者:需求+供給驅動,補充公立醫療未能滿足的患者需求非公立醫療快速發展,對公立資源進行了良好補充。公立醫院開設的診療項目大多為醫保 覆蓋范圍以內的疾病,而專科設置對于個性化和美觀型的診療項目提供有限,典型科室例 如眼科、口腔科、五官科等。此外,公立醫院存在排隊較多、消費體驗較差等問題,未能 滿足患者需求。在政策與需求的推動之下,非公醫療機構飛速發展以滿足日益增長與多元 化的健康醫療需求。2018 年,非公醫療機構已達到 20977 家,同比增長 11.7%;2018 年非 公醫院床位數達到 172 萬個,同比增長 15.3%。需求端升級:醫療消費需求呈多層次、多元化態勢。貝恩公司、招商銀行數據顯示,2018 年我國個人可支配資產金額在 1000 萬元以上的高凈值人群約 200 萬人,其財富分配中逾 15%用于醫療健康相關支出。2018 年泰康保險調研顯示,接近 70%的受訪者表示其愿意為 優質服務和高質專業的醫療技術買單。我們預計可支配收入的攀升將進一步帶動醫療消費 需求內容擴充,以患者和消費者體驗為核心的醫療服務有望滿足新時代就醫需求。供給端崛起:受益于商保和社會化資本發展。1)商保為高端醫療服務市場實現患者導流。 高端醫療服務普遍收費較高,商業健康險有望補充基本醫保缺口,覆蓋的疾病范圍更廣。 此外,商業保險的產品設計更為靈活,部分商保產品已推出針對基因篩查、健康管理等綁 定增值服務。2)社會資本及多元化辦醫為高端醫療服務市場提供發展土壤。在公立醫院提 供基本醫療保障的同時,由社會化醫院資源承擔市場化醫療行為,提供差異化選擇。連鎖醫療機構構筑品牌+管理高壁壘從覆蓋科室來看,高端醫療服務分為全科和專科兩類。非公立醫療醫療機構具有監管力較 強、牌照資源性強、專業性較高及地域特征明顯等屬性。不同模式的服務體系發展路徑存 在差異:1)以和睦家醫療為例,打造以消費者服務為核心的全科品牌醫院。和睦家提供多 專科醫療服務,注重其在就醫環節的優質服務體驗。醫療服務覆蓋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增加 其在民營醫院內的核心競爭力。2)以錦欣生殖為例,立足專業性,輻射大片區的專科特色 醫院。錦欣生殖注重在一線城市設立大型醫院,憑借專科特色進行片區輻射,通過和其他 醫療機構合作在輔助生殖領域進行患者引流,樹立品牌特色和影響力。醫療服務考驗經營者管理能力,技術和產品升級保障醫療服務提供者長遠發展。憑借良好 的管理經驗,優秀的醫療服務管理者有望打造醫療服務的品牌和口碑。優秀的管理者通過 構建人才團隊、服務流程標準化體系以及信息化建設等方式來實現異地擴張,從而降低異 地擴張可能產生的客流量低和獲客成本高等風險。通過資本市場助力,連鎖機構有望實現 擴張節奏有望提速。醫療服務管理者通過不斷引入新的產品和技術,不斷發掘和把握消費 需求,可以保證公司業務長期發展。眼科、口腔等有望長期處于消費升級的態勢以眼科為例:全飛秒、ICL 等新技術帶動消費升級以近視、白內障等為代表的眼科服務項目滲透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以近視為例,由于 青少年的課業壓力以及電子產品的普及,我國青少年近視率居高不下,且持續前移。小學 生近視率從 2012 年的 23%提升至 2018 年的 36%;初中生從 55%提升至 72%;高中生從 70% 提升至 81%。因此,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 8 部門于 2018 年聯合印發了《綜合防 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近視防控上升到國家層面。潛在需求較大的同時,我國各 類眼科治療的滲透率相較于其他國家,仍處于較低的水平。以白內障為例,我國 2018 每百 萬人口的白內障手術例數僅為 2662 例,遠低于其他發展中國家以及發達國家的水平,我們 預計未來手術滲透率提升空間較大。新技術層出不窮,行業保持消費升級的態勢。以矯正近視的屈光手術為例,全飛秒、ICL 等 新技術的推出帶來了視覺質量、恢復效果的提升,讓更多的患者愿意接受這一手術,提升 了行業滲透率;同時,此類手術通常價格更高,也為行業提高了手術單價。提供 ICL 晶體的 STAAR Surgical公司近年來在中國地區的銷售額出現爆發式增長,從 2016年的 1700萬美元, 增長至 2019 年的 6500 萬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高達 56%;根據公司公告,2020 年 7 月、8 月,公司在中國地區的銷售已經恢復至 34%、39%,需求十分強勁。在近視防控領域,角膜 塑形鏡作為有效的近視防控手段之一,該產品在國家戰略的推動下,同樣開啟了高增長。 角膜塑形鏡的生產企業歐普康視,2019 年收入已經到 6.47 億元,近三年年復合增長率為 44%。這一產品相較于框架眼鏡,對于延緩近視的發展效果更好,因此消費者口口相傳,實 現了滲透率的快速提升;同時,這一產品搭配相關護理液產品后,客單價較框架眼鏡,也 有了顯著的提升,實現了行業整體的量價齊升。以齒科為例:種植和正畸等附加值業務帶動行業高速增長種植和正畸為典型高價值項目。自 2012 年起,中國政府擴大公共醫療保險的保障范圍至牙 科護理。牙科診療中醫保僅對基本治療類別(包括補牙、拔牙、牙周病、牙齦炎等)予以 報銷,而對涉及牙齒整形美容的類別基本不報銷(正畸、種植牙等)。種植和正畸的診療費 用為普通義齒修復、烤瓷修復等項目費用的數十甚至數百倍。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計算, 種植牙的費用區間大致為人民幣 8,000 元至 22,000 元;同時《2018 年中國正畸市場消費藍 皮書》顯示,不同類別的正畸項目費用存較大差別,大致的價格區間為人民幣 20,000 元至 80,000 元。種植:市場規模高速增長,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8 年,中國 種植牙數量為 240 萬顆,同比增長 22.4%,近五年復合增長率為 51.6%,市場正處于高速發 展期;如按 10,000 元顆簡單估算,2018 年中國種植牙市場規模約為 240 億元。Straumann 年報數據顯示,2018 年歐洲國家占據了全球種植牙市場 46%的市場份額,而中國種植牙的 市場份額僅為全球市場份額的 1%。我們預計中國種植牙市場近年能夠保持高速發展,主要 受到中國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老齡化和消費升級的雙重驅動。正畸:美容意識推動旺盛診療需求,市場滲透率穩步提升。畢馬威 2015 年的調研數據顯示, 正畸治療近期逐漸成人化。2015 年,接受正畸治療的成年人比例已達到 30%,而 2005 年 這一比例僅為 10%-20%,在一些較為發達的地區,成人正畸率高達 40%-50%,消費升級所 引起的美容需求增長,推動成人正畸市場滲透率大幅提升。2018 年正畸消費藍皮書數據顯 示,目前中國成年人牙頜畸形的正規治療率只有 15.4%,而美國這一比率高達 70%。投資建議:醫療服務受益消費升級。帶來的產品和技術優非公立醫療作為公立醫療體系的 補充,滿足多元化、多層次的客戶需求。消費醫療整體受政策擾動較小,而消費升級驅動 高品質的賽道高成長。品牌與管理能力共筑醫療服務企業高壁壘。服務優質、具備品牌力 的醫療服務企業有望取得長遠發展。推薦愛爾眼科、迪安診斷,建議關注金域醫學(未覆 蓋)、通策醫療(未覆蓋)。Health-tech:不斷滲透,數字化時代加速終端場景變革疫情推動,“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模式初步落地。早期,“互聯網+醫”、“互聯網+藥” 獨立發展,隨著全國物流體系不斷升級,線上線下加速融合,“互聯網+醫+藥”模式落地, 但主要針對低頻消費的年輕人群。疫情期間,國家為解決以慢病患者難以及時滿足基本就 醫需求的痛點,積極突破“互聯網+險”,“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模式在諸多省市初步落 地,成為里程碑變化,使得慢病人群具備觸網意愿。全域零售,未來已來。我們認為,醫藥零售企業在“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時代具有更強 的擴張力與更廣的發展空間未來有望以消費者為中心,在全入口(融合“線上線下”、打通 “院內院外”、探索“室內室外”)、全產品(從 OTC 到處方藥、從藥品到大健康產品、從區 域化產品到無邊界產品)、全服務(更具廣度的全生命周期大健康服務與更具深度的專業化 病種服務雙管齊下)、全支付(力爭醫保、擁抱商保)等多維度實現全域擴張,并實現數據 驅動動態決策,更精準服務消費者、更智能提升運營效率,向平臺型發展模式全面轉型。流量平臺不斷入局,數字化時代催生醫藥產業格局重構。醫藥產業具特殊性,決定“醫+ 藥+險”需求三位一體,體系更為復雜。疫情推動,“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出現里程碑變 化,“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模式在諸多省市初步落地,使得慢病人群具備觸網意愿。隨 著“互聯網+險”得到政策突破,除阿里、京東等平臺外,諸如騰訊、百度、美團、拼多多、 抖音、快手等流量平臺均加速布局醫藥產業,醫患與信息流、物流、資金流逐步實現終端 場景分離,形成入口多樣化的醫藥產業平臺化發展格局,進而帶來醫藥產業商業模式重塑。數字化賦能,在醫藥產業諸多領域發揮重要價值。我們認為,醫藥產業的數據資產在精準 研發、精準營銷、個性化健康管理、臨床疾病研究、醫保控費等領域體現重要價值,并通 過藥物研發、AI 影像篩查、手術機器人等方向,為進一步挖掘數據服務盈利點提供可能性。物物相聯催生全面跨界融合,數字健康時代開啟。展望未來,“互聯網+醫”、 “互聯網+ 藥”、“互聯網+險”全面進入數字化基建時代,人、處方、藥品、醫保等數據有望在同一網 絡中集成,我們預計醫藥產業全域數據網絡有望形成;同時,科技龍頭加快入局健康產業, 基于傳感器發展的物物相聯場景有望形成“載體-技術-服務”的全面跨界融合生態,個人健 康管理走向家庭健康管理,健康數據全面互聯互通,開啟數字健康時代。投資建議:Health-tech 不斷滲透,數字化時代加速終端場景變革疫后時代,“醫、藥、險”信息化新基建有望在全國范圍內推進。疫情期間,國家大力推進 “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我們認為,疫后時代,醫療醫藥醫保各領域信息化基建有望 全面提速,隨著“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模式普及,大健康全域數據網絡有望形成,催 生醫藥產業拉開健康數據時代序幕。展望未來,我們認為 C 端B 端數據資產的合法合理積 累與運營或將在醫藥產業的監管、科研、生產、營銷等諸多環節產生重要價值。推薦阿里 健康,建議關注京東健康(未覆蓋)品牌 OTC:拐點已來,全面看好為更好說明醫藥產業變革趨勢及背后的商業模式迭代,我們以消費者為中心,基于購藥場 景的不同,創新性提出 F2F (face to face)與 F2S (face to screen)場景,解構零售終端的發展變 化,以及對品牌工業發展的深遠影響。過去:鏈條式發展格局,痛點諸多。傳統醫藥產業呈“工業-流通-醫療機構零售終端-消費 者”的鏈條式發展格局,OTC 企業受物理空間束縛、信息不對稱等客觀因素限制,痛點諸 多:1)全國覆蓋難:受制渠道體系煩冗、物流體系落后,OTC 企業難實現產品高效觸達全 國終端;2)終端銷售難:受制醫患信息不對稱及傳統終端“高毛”考核機制,品牌 OTC 產品出現雖觸達終端,但在銷售交易環節被終端攔截而無法觸達消費者的困境;3)C端交互難:受制于產業鏈頭尾距離甚遠,OTC 企業與消費者難實現雙向交互,動態經營決策難。現在:三浪互疊,發展環境反轉。“互聯網+”迭代升級實現 OTC 產品“空中”供需匹配、 物流體系持續完善保障交易后 OTC 產品“地面”及時觸達消費者,二者共同推進醫藥產業 進入時空錯配時代。此外,營銷模式與消費習慣變遷也在改變 OTC 企業的發展環境。1)新 通路:F2S 場景下消費者自主選擇力更強,信息不對稱逐漸被弱化,全通路布局提升 2C 觸 達力;2)新營銷:F2S 場景下傳統“營”“銷”分離走向數字化“營銷”合一,產品信息實 現精準觸達消費者,品牌價值變現力提升;3)新用戶:疫情期間慢病就醫購藥痛點凸顯, 催生“醫+藥+險”全鏈路在線化初步落地,以慢病人群為代表的高頻需求用戶具觸網意愿。未來:品牌崛起,拐點已來。流量平臺加速入局、F2S 場景不斷滲透,我們認為品牌企業有 望崛起,帶動 OTC 領域供給側改革。1)品牌價值之變:藥品具特殊性,供給側新品上市迭 代“慢”、需求側新品嘗鮮意愿“弱”、場景碎片化及營銷分散化使得全國性 OTC 品牌再造 難,已有全國性 OTC 品牌稀缺性或將凸顯;2)增長空間之變:C 端“治病”需求向“治未 病”需求延伸,B 端品牌邊界擊穿推進“N+n”產品戰略,“需求供給可及性”多維催生大 健康市場擴容;3)渠道決策之變:品牌 OTC 自帶流量,且有望借助“互聯網+”進一步提 升品牌影響力我們認為未來渠道合作有望從重視終端門店“覆蓋數量”升級為重視全域門 店“覆蓋質量”,產品合作有望從“被動抵御終端攔截”升級為“主動發展品牌共建”。投資建議:產業發展環境反轉,品牌 OTC 崛起隨著“互聯網+”模式持續迭代、物流體系不斷完善,我們認為“新通路、新營銷、新用戶” 三浪互疊,正在為 OTC 企業帶來全新發展機遇。尤其對自帶流量的品牌 OTC 企業,我們進 一步認為疫后時代流量平臺加速入局大健康、F2S 就醫購藥場景不斷滲透,有望使得全國性 品牌 OTC 企業在增長空間、品牌變現力、渠道及產品合作決策力上迎來積極變化,品牌稀 缺性有望凸顯。 內外雙拐點已來,再次騰飛值得期待。1)場景擴張,消費由低頻到高頻:公司圍繞“阿 膠塊”創新推出諸多劑型衍生品,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選擇;圍繞新品“健康小金條” 推進消費場景擴張,打開品類增長空間。2)跨界共振,老字號年輕化具備潛力:公司 有望通過全入口布局,加速年輕人群滲透;通過產業鏈周邊產品開發,賦予品牌更多 年輕化內涵;通過與同調性跨界品牌強強聯名,引領養生新潮流。3)文化滲透,打造 中醫藥輕養“頂流”品牌:隨著國家政策大力支持中醫藥發展、諸多流量平臺助力中 醫藥養生文化加速滲透,我們認為公司有望以滋補領域第一品牌地位順勢進軍更多細 分市場,將“東阿阿膠”打造為中醫藥輕養領域“頂流”品牌。推薦東阿阿膠。 大健康王牌企業,崛起正當時。1)前瞻性擁抱時代變化,市占率具提升空間。公司成 立以來,成功將"999"打造為全國性 OTC 品牌,尤其在感冒、胃腸、皮膚三大領域,但 受制于傳統零售環境,市占率均較低。公司近年來積極擁抱時代變化,創新布局"新入 口+新營銷",并探索"互聯網+醫+藥"模式,貼近 C 端,不斷提升品牌辨識度,我們認 為,未來公司在各細分領域市占率有望提升。2)全面布局拓寬增長邊界,致力于成為 大健康王牌企業。"互聯網+"模式使得公司品牌變現力增強,發達物流體系使得公司產 品觸達力提升,時代賦予公司更強的擴張力。2019 年,公司重塑組織架構,正式向康 復慢病及大健康市場延伸,致力于在自我診療領域精耕細作,擴大消費群體,拓寬增 長邊界。我們認為,公司品牌具有稀缺性,隨著影響力越來越大,產品線越來越豐富, 未來有望成為大健康王牌企業。推薦華潤三九。 “新格局”擴展不斷推進,“新白藥”值得期待。2020 年 10 月公司公告擬設立全資子 公司海南國際中心,計劃圍繞三亞大健康產業集群布局,積極推進建設云南白藥健康 養生醫療服務平臺和國際運營平臺,我們認為有望助力公司進一步拓展大健康版圖, 加強國際化、一體化發展。2020 年 11 月云南白藥數字三七產業平臺正式啟用,平臺 結合基建、設備和數字技術,對三七產業全流程進行數字化采集分析、監測控制及營 銷管理,我們認為有望充分優化提升產業能力水平,進一步助力公司打造“三七專家” 項目。另外,公司不斷推進新零售模式下的品牌建設與營銷,在 2020 年京東健康“雙 11”購物節中進入京東大藥房消費藥品品牌 Top10,品牌價值及銷售轉化能力凸顯。 推薦云南白藥。疫苗:行業迎來產業升級,新冠疫苗有望年底上市疫苗行業迎來產業升級,優質公司迎來快速成長。隨著國內疫苗行業監管加強,產品技術 更新迭代,國內疫苗行業在經歷產業升級的過程:質控不嚴格的企業被淘汰,落后的產品 被新型產品替代,國產企業的 EV71、4 價流感、HPV、13 價肺炎結合、鼻噴流感疫苗等創 新產品陸續上市,預防用微卡、4 價流腦結合疫苗已提交上市申請,Sanofi 的六聯苗計劃進 入國內市場。我們預計,在此過程中,能夠把握行業機會,嚴格產品質控、提升研發實力、 豐富產品梯隊的企業有望伴隨行業快速增長。推薦管線布局豐富的疫苗企業智飛生物,建 議關注康泰生物(未覆蓋)、康希諾生物(未覆蓋)。需求推動市場替代,多聯、多價、新型疫苗替代傳統疫苗。多聯苗有接種次數少的優勢; 多價苗覆蓋血清型范圍更廣;新型疫苗通常較傳統疫苗擁有更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 多聯苗、多價苗、新型疫苗會對單聯苗、低價苗、傳統疫苗形成替代。從國內批簽發數據 來看,對二類苗的替代程度可達 7 成以上。重磅產品的研發進展和銷售放量值得期待。國內疫苗企業在研的重磅產品逐步進入研發后期或已獲批上市,如 4 價流感、PCV13、HPV、結核病相關產品、MCV4 等;隨著居民健康 意識的提升,疫苗接受度不斷提高,擁有確切臨床價值的重磅產品的銷售前景值得期待。新冠疫苗在 2020 年底陸續獲得 EUA 或注冊。新冠疫苗的研發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 目前海外已有 4 款產品公布了 III 期臨床中期或最終分析數據,一款產品獲得 FDA 和英國的 EUA,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的產品有 5 個產品進入 III 期臨床階段,另有 2 款引進的海外廠商 的產品在研發后期階段;我們預計隨著臨床的推進,更多產品有望在年底前或明年初公布 III 期臨床數據并獲得 EUA 或注冊。……(報告觀點屬于原作者,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官網】。舉報反饋

關鍵字標籤:桃園隱適美
牛排皆經過嚴格挑選牛肉,空運新鮮牛肉,科技冷藏設備保持肉品鮮美。
專業料理師傅煎烤牛排,多樣精緻牛排餐可供挑選。
提供吃到飽服務,除了高級牛排餐可享用,更可隨意取用飲料、熱食、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