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德國刀城索林根:刀三萬一把,12人年產值兩千多萬 | 2023-08-24 |
文章来源:由「百度新聞」平台非商業用途取用"https://www.163.com/dy/article/I38UAE0F0524VDUC.html" 冷兵器時代的終結,鐵匠的主業開始轉向生活刀具。人的記憶還是比較短暫的,但互聯網卻比較長,張小泉拍蒜斷刀這個事,讓人們重新認識了菜刀。說實話,家里鐵匠打的菜刀,各種姿勢用了幾十年了還很好用,不知道為什麼拍蒜還能斷刀,什麼解釋都無法接受。藍裕文化工業旅游規劃設計院相信,這后面鋼材的配方和工藝至關重要。當然,通過工業旅游來消除斷刀的負面影響,也很重要。一、刀具之城索林根顯然,中國的煉鋼水平也在逐漸提升,但要說好鋼,還得看德國。從中世紀起,德國西南部的索林根小城就開始盛產“寒冰利刃”,因此刀具生產是這個小城最閃亮的名片。在經過了500多年后的發展,索林根目前刀具企業林立,他們掌握著全世界最高超的合金冶煉技術。自從1363年索林根生產出第一把現代意義上的刀,此后刀具和剪刀生產就成為這座城市的經濟支柱。周圍的小溪和河流讓磨坊不停運轉,為這一工業領域奠定了蓬勃發展的基礎。索林根刀具因其精湛的技藝和極高的品質而聲名遠揚。據傳,幾百年前,一位將軍來到此地隱居,給這里帶來了制劍技術。他發現附近山區儲藏有稀有金屬產,就在制劍過程中對其進行了試驗。這位將軍當時發現的就是鉻、錳、鎳等物質,而這些物質就是鍛造不銹鋼的主要成分。后來,索林根的人們用當地的“土特產”不銹鋼生產出成千上萬種產品,連瑞士軍刀的生產廠家也到那里購買原料,從索林根進貨運送到瑞士軍刀的十多家生產工廠,以滿足當地的生產。到14世紀,這里的鑄劍業已有相當規模和精細分工,鑄鍛、淬火、磨制都有專門的工匠。“寶劍鋒從磨礪來”,磨制正是索林根的特長。這一帶的河渠溪流上設有100多家磨劍坊(有的至今仍在,可供參觀),工匠們利用水力轉動磨石,對刀劍進行粗磨、細磨和精磨。結果,這里生產的刀劍寒光閃閃,鋒利無比,遠銷西葡荷英等國。19世紀以來,刀劍需求減少,刀剪和餐具刀叉成為這里的主要產品,暢銷各地。索林根也逐漸合并周圍村鎮,變成規模較大的工業城市。今天,索林根的經濟已經多樣化,但仍是國際上著名的刃具的制造中心。據說原本索林根的鐵匠們擁有著冶鐵技術的秘密,但是后來因為有一群鐵匠們違反了當時的工會規定,帶著這個秘密出走到英格蘭,從此之后漸漸地各地都會冶鐵制造兵器了。索林根刀劍博物館索林根的刀劍博物館是德國唯一的一座關于兵器的博物館,鑒于這座小鎮的百年兵器歷史,博物館內展示了數不清的刀劍、兵器等以及以此做出的藝術品,很是值得一觀。用小剪刀做成的孔雀 關鍵字標籤:日本廚刀購買 |
|
![]() |